市场点评:中关村电子市场,2000年综述(一)

  

      
1、CPU市场。
半年以来,CPU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根源与AMD成功地在CPU性能上赶超了Intel有莫大的关系。AMD毒龙作为真正的“赛扬”杀手正式上市,两大CPU巨头连翻的降价,不但提前了1G处理器进入家庭市场,而且表面风光的AMD为了超越Intel也不得不以壮士断腕之豪牺牲了自己的SlotA处理器以换取产能。CPU市场上最倒霉的还算VIA的CyrixIII了,如果没有Intel、AMD的残酷价格战,CyrixIII或许还有自己的低价市场,可惜现在的毒龙、赛扬都极端廉价,性能可怜的CyrixIII风光了没几天只好偃旗息鼓。
一、毒龙(DURON)上市成为真正的“赛扬”杀手。
自下半年AMD毒龙大量上市以来,毒龙的高性能和低廉的价格立刻推动毒龙火遍了整个市场。毒龙比同频赛扬具有明显的性能优势,而且一片毒龙650M的价格甚至刚刚400元出头,这样的主频价格比在CPU业上还不曾出现过。Intel的赛扬曾经把AMD K6-2杀得毫无还手之力,这次AMD终于讨回了“公道”。虽然Intel赛扬在价格上、性能上都不及AMD毒龙,但是赛扬继续在市场上保持高销量,CPU霸主的实力与影响力确实是绝对不容小视的。其实,购买赛扬的消费者更多考虑到兼容性问题,毒龙体系的兼容性确实比赛扬体系差,而赛扬体系也比毒龙体系的性能差。选择重点是性能还是兼容性就看您自己的需要了,如果您自己就是高手,毒龙的兼容性问题对您来说当然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除了兼容性问题外,定位低端市场的毒龙缺乏低端主板也是一个大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已经在近期得到改善,因为SIS公司推出的SIS730S高性价比芯片组已经正式上市了,随着大量廉价整合型SocketA 主板进入市场满足适用型攒机的需要,毒龙系列的销售肯定还会有大发展。毒龙畅销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毒龙可以解锁超倍频,这为毒龙系列提供了难以想象的超频能力,特别是KT133A主板的出现,更使得毒龙650M主频狂提升50%成为一种普遍现象。AMD处理器销售商只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完全可以在毒龙上再现赛扬300A、赛扬533A火暴热销的场面。
二、保超CPU依然是2000年市场热点。
50%主频提升的狂野超频能力确实代表着CPU的品质,Intel处理器在赛扬300A上出尽风头,下半年上市的赛扬533A更是引发了市场抢购热。如果要超频,除了前面提到的毒龙外,1.7V电压的新核心赛扬同样是诱人的选择,一片保超赛扬600可以超频到100M*9,更有高手把保超赛扬566(8.5倍频)超至112M*8.5,性能提升不同凡响。而后期的1.7V核心新赛扬甚至比当初的赛扬533A的超频能力更强大。
不过保超赛扬的行情已经与以前的保超PII或者赛扬300A大不相同(保超只提价50元左右),现在的保超赛扬往往加价100元、甚至150元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论性价比,保超到100M外频的赛扬566、赛扬600本来应该是发烧友们的首选,可惜,正是这个加价高达150元的价格问题,使一些消费者在保超赛扬上大打退堂鼓,转而选择了AMD毒龙。其实,也不能怪商家价格黑,因为以前的PPGA赛扬往往是成批成批的保超,挑选出来花费的工夫很小,而且挑选过程中,也很少出现损坏CPU的事件;现在的FC-PGA赛扬就大不相同了,不但超频成功率小,而且还极易损坏,所以挑选费工、冒风险也大,提高保超价格也就容易理解了。
确实,超频的不错选择是AMD毒龙,毒龙600M、650M、700M的频率提升能力一般都能达到50%,而且在KT133A主板上,这些毒龙几乎个个都是“极品”,所以获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三、CyrixIII效能不佳,黯然退出市场。
今年上市的Cyrix III不是Cyrix的Jashua核心,而是IDT的Samuel核心,标称外频为100M,核心电压为1.8V,而且不具有L2缓存。CyrixIII 500M性能之弱是难以想象的,它与毒龙600M比较起来简直就是486对奔腾,糟糕的是CyrixIII 500M的价格还比毒龙650M高出不少,这样的尴尬定位,使它无论在价格上还是在性能上都实在没有能让市场接受的卖点。其实,本来VIA是希望CyrixIII占据低端CPU市场的,可是AMD毒龙与Intel赛扬连翻价格战导致的意想不到的低价格确实让VIA Cyrix III有些措手不及。CyrixIII的优势是,它可以和赛扬管脚完全兼容,所以CyrixIII可以使用廉价的Socket370主板,这可比毒龙的SocketA主板便宜多了,也算是CyrixIII的一点优势吧。正是由于CyrixIII艰难的市场定位,不少商家都赶紧把这种东东退了回去,导致市场上货量本来就少的VIA CyrixIII变得更加稀少。现在,CyirxIII已经几乎在市场上绝迹了。
四、1GHz CPU终于进入了家庭采购计划,个人消费的1G时代终于来到。
2000年CPU市场上,Intel、AMD频繁的价格大战使消费者受益非浅,随着CPU价格快速下跌,1GHz CPU终于进入了家庭采购计划,个人消费的1G时代终于来到。最新一轮的降价中,雷鸟800不到1000元,就是梦幻型的雷鸟1G的价格也只有1600元,雷鸟的疯狂降价让不少发烧友食指大动,对1G主频崇拜了很久朋友们终于下手了。价格战的另一个直接结果是Intel的P4开始进入市场,相对于以前的新款处理器上市明显偏低的价格,顿时使P4在市场上形成了一个热点。
五、处理器主流重回Socket。2000年处理器市场主流重新回到Socket时代,Slot将逐渐消亡。
不同于Intel缓慢的替代过程,AMD干净利落地停止了SlotA的生产,促使使用SlotA接口的K7处理器与K7主板进入甩卖,许多台湾厂商都在清仓SlotA主板。由于AMD快速停产K7后,导致市场上的K7主板比K7处理器还多,主板商只好搞“竞出比赛”。现在,一套K7 550元套件价格已经报1050元,K7 550市价640元,相当于K7主板只有410元,确实超值!许多朋友都了解,毒龙与K7的性能基本相当。由于K7套件的价格实惠、性能出色,所以成为许多懂行老手的选择。

2、硬盘市场。
  一、2000年,主流硬盘从5400转/10-15G/512K/UDMA66逐渐向7200转/20G-30G/2M/UDMA100过渡。
   硬盘主流的具有四大特色:A、去年流行的5400转硬盘面临终结,7200转硬盘大行其道。在市场上选购的朋友,都知道为自己配置7200转硬盘,毕竟硬盘是整机性能的最大瓶颈,重要的是现在7200转硬盘的价格已经非常大众化,20G硬盘通常价格不到1000元,所以选购5400转硬盘的意义已经不大。B、今年下半年流行的硬盘容量也比以前提高了一倍,从10G-15G过渡到20G-30G。C、主流硬盘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开始使用2M缓存代替512K缓存的配置方式,毕竟2M缓存在提高性能上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D、UDMA100成为了新的接口标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7200转硬盘基本都支持UDMA100,许多具有7200转/2M缓存的硬盘的内部传输率都在60M附近,基本上穷尽了UDMA66的带宽。
  二、2000年,硬盘加速向超大容量7200转硬盘发展。
     2000年,市面上销售的大硬盘快速从30G-46G容量一步跨上了76G的超级容量。超大容量硬盘的上市与硬盘厂家不断在单碟容量上获得突破有关: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下,几乎所有的硬盘厂商都希望获得更大的单碟容量来降低成本。其实,目前市场上就有不少15G单碟的硬盘。当然,10G、15G、20G等大单碟的产生也使大容量硬盘诞生成为可能。与这种超大容量的上市相适应,市场上对46G、76G硬盘进行了连续的降价来提升购买量;当前,IBM的7200转/46G报价只有1300多元了,这个价格与30G硬盘只有100多元的价差,容量上却提高了16G !大容量硬盘的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
  三、国货硬盘进入市场。
   国货硬盘进入硬盘市场,不过它的主要产品还在5400转/10G-15G的时代上,相对于国外厂家的主流产品,在开发进度上有些落后。长城硬盘的优势在价格与质保两方面:同档次产品它甚至比别的品牌低了100多元,而且长城集团还承诺了3年质保。不过,长城硬盘的返回率确实要高些,兼容性上也还有些问题,可能这是长城硬盘争取更大市场份额还必须更好考虑与解决的问题,但是长城硬盘价格低廉,也成为了长城硬盘出货的绝大优势。
  四、2000年硬盘市场,价格起落不定。
   2000年下半年以来,硬盘市场价格起起落落,特别是5400转硬盘,经过了6个月以后,价格不但没有低,甚至比半年前还高,请朋友们参考下面的走势图:

  其实,从9月开始的涨价主要与硬盘的控制芯片短缺有关,导致了硬盘的全线上涨。从12月以后,硬盘价格才开始进入连续的降价时期。
 五、一度畅销的昆腾火球从2000年逐渐消亡,迈拓硬盘市场做大。
   今年,一直在市场认可度上排老大的昆腾硬盘品牌,声势逐渐式弱,不但购买量迅速减少,就是在定价方面都已经滑落到与希捷硬盘、西部数据硬盘同样的价位,而迈拓硬盘却俨然成为市场老大,其定价也往往比同档次硬盘品牌来得贵。熟悉市场的朋友都知道,现在相当于迈拓与昆腾的地位掉了个儿,几个月前,还是昆腾火球的价格高高在上,而迈拓硬盘只能与希捷同价位。自从昆腾被迈拓收购后,昆腾硬盘的地位就慢慢跌落了下来,当然不是昆腾硬盘的品质不好,主要原因还是大家对昆腾被迈拓收购后,消费者对昆腾硬盘的售后有些担心。
   昆腾居然被迈拓吃掉了,对国人来说,这简直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国人从市场上看到的往往是昆腾火球硬盘比迈拓钻石硬盘具有更多的赞誉、更多的市场份额,所以难以相信昆腾居然支持不下去了。不只是昆腾硬盘不愿再苦苦支撑,最先就有西部数据公司关闭了自己的高端硬盘生产,而且最大的硬盘商希捷也在前段时间易手。
   自从蓝色巨人IBM杀入台式机硬盘市场以来,硬盘市场就再也没有平息过——硬盘容量猛提、转速猛增,而价格却是快速大降。确实,面对巨额利润化为乌有,并不是所有硬盘商都有勇气坚持到最后。残酷价格战的必然结果就是弱肉强食、并最终制造出恐龙,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隐约看到这些最后的恐龙了,它们就是——IBM、迈拓、希捷。三者各有优势:很明显,IBM将在硬盘技术、硬盘专利、硬盘发展方向上占据优势,集合了昆腾的迈拓将在零售市场占据优势,希捷仍将在OEM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地位最堪忧的是西部数据硬盘。 

3、内存市场。
     一、PC133 128M内存成为标配。
   内存市场是2000年的热点,半年前曾经12XX元的128M内存条已经下跌至不到400元,内存价格巨幅下跌在市场掀起狂热装机潮的同时,也使装机标配从64M过渡到128M。去年,也曾经有一个短暂的128M标配的时期,可惜随后即从600元附近被拉高到2000元的天价。
  目前,现代内存PC133 128M普遍的价位是390元,而KINGMAX PC133/PC150 128M的价格维持在530元/550元的价位附近。曾经作为标配要价600多元的现代PC133 64M,现在只要200元,这样的价格在几个月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也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价位,所以新攒机的朋友已经把64M排除在标准配置外,单条PC133 128M成为最流行的配置方法。一些需要扩容内存的朋友,也在考虑把自己电脑的64M内存升到128M去。
   关于内存价格在半年来的变动,请朋友们参考下面的曲线图:

   从上面的曲线图读者朋友们可以发现,市场流行的两大内存品牌现代和KINGMAX,它们的128M内存条的价格变化基本同步,64M内存条的变化也一致。在这个反映市场大势的曲线图中没能表现的是:128M内存到达400元附近时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128M内存条击破400元价位线后,整个电子市场产生了剧烈的动荡震动,最终达到了128M内存条365元的空前最低价!

  二、内存价格一路狂跌,内存商家受损巨大。
    128M内存价格从近1200元滑落到400元,价格缩水为1/3,这样的市场变化使得众多内存经销商承受了巨大的亏损压力,而电子市场内希望抄底反弹而导致重大亏损的商家更是不计其数。特别是在10月底,当内存价格受次突破历史性底价时,内存市场彻底疯狂:不管是做内存的、还是做CPU的、做板卡机箱键盘的,人人都在盘算着何时屯货挣上一笔,大家开始疯狂寻找屯货的时机、疯狂寻找进货的渠道。当然,他们中大多数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内存价格的不住下跌,高兴坏了正要升级和装机的朋友,也苦恼坏了市场的商家。如果现在攒机,倒确实可以省下一笔内存预算去完善电脑的其他方面,诸如:显卡、声卡和CPU等。
   内存价格的大幅下跌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2000年全球电脑需求量增长远低于预期,重要的是欧美市场需求增长减缓,对PC产品的销售产生重要影响,就连整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的DELL今年的销售形势也同样严峻,市场需求的低迷导致内存销售不佳;此前由于业界对PC市场前景错误的预测,导致内存产量过剩形成巨大的降价压力,成为内存大跌价的动因;二是,由于欧美的PC需求增长低迷,为防止内存大量压仓,厂家不得不削价销售内存,这种竞争性的出货也成为了内存价格大跌的重要原因;三是,某些晶圆厂遇到了财政危机而急于出货套现,大幅拉动了内存元晶市场价格,导致三星元晶、台湾元晶都出现连锁降价反应;特别是现代打算卖出晶圆厂后,这使业界对现代清仓甩货的担忧发展到及至,从而严重动摇了晶圆市场。

4、主板市场。
  一、Intel体系,经典PC100 BX主板向PC133的I815系列过渡
    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经典PC100 BX主板终于让出了主导地位,Intel体系主板市场开始逐渐向I815系列过渡。经过对PC133的长时间漠视后,Intel终于用自评数据承认代表PC133的I815比代表RDRAM体系的I820更具有性能优势,I815系列也成为了Intel正式支持的第一款PC133芯片组。最初设计的I815及I815E都是整合型产品,但是可以使用外置AGP显卡,并集成声卡和I752显卡。虽然I815可以理解为配置灵活,但是缺点也是明显的:需要使用整合型主板的朋友,他们希望的是经济实惠,但是I815由于功能配置多、成本高,经济实惠无从提起;需要独立型芯片组主板的朋友,他们看中的是高性能,I815自带的声卡、特别是显卡却导致整机性能低下,简直就是累赘,还使这类消费者冤枉花钱。也正是这个原因,在OEM市场受欢迎的I815E并不在DIY市场受宠,而后续上市、去除了I752显卡的I815EP才成为了大受欢迎PC133芯片组,并确立了BX芯片组接班者的地位。I815EP成为440BX的真正终结者,把440BX代表的AGP2X、UDMA33、PC100过渡到了I815EP所代表的AGP4X、UDMA100、PC133。
    随着I815系列主板陆续上市,BX为I815让路已经成为必然,特别是那些不能支持133M外频、也不能支持UDAM66/100的经典BX主板,由于它们竞争力薄弱,所以不得不低价甩货,对经销商而言是早一天出清早一天放心,现在不少Slot1 BX主板的价格都到达了4XX的价位,不分品牌与非品牌。这个价格的BX主板如果用来配赛扬就非常不错了,加片挺好的铜矿转接卡也不过60元,稍稍有点核心电压偏高的问题,权当超频了。
 二、AMD体系,支持Socket的KT133成为潮流,支持SlotA的KX133主板过气甩卖。
    随着CPU重新回到Socket结构,AMD体系的KX133主板(支持SlotA)经过短暂的辉煌后,被打入了冷宫,因为AMD停止了SlotA处理器的生产。代替KX133的KT133芯片组基本上没有特别的性能与功能改进,直到后期的KT133A上市才大幅提高了AMD体系的性能;不过,毒龙处理器的热销却让KT133获得非常的成功。KT133主板流行的同时,也使KX133的地位非常尴尬,特别是SlotA处理器停产后,厂家库存的KX133主板甚至比SlotA处理器还多,主板商争先恐后的“竞出比赛”的直接后果就是:一些曾经8XX-9XX元的主板不得不以4XX元甩卖。
 三、KT133A主板轰动上市,KT133主板全线降价
   最新的评测表明,KT133A确实比KT133具有较大的性能提升,同时KT133A主板普遍支持外频调节、倍频调节、AGP电压调节、核心电压调节、IO电压调节等超频手段,使毒龙/雷鸟的性能发挥到及至,这些特点立刻使KT133A成为了主板市场的新热点。初期上市的KT133A主板,包括:EPOX磐英8KTA3(+)以及Soltek硕泰克75KAV都获得了市场热烈的响应。由于KT133A主板性能明显超越同配置的KT133主板,而成本上却与KT133相差无几,所以对KT133主板后市产生了巨大影响:伴随KT133A主板的大量上市,KT133主板的价格将受到严峻的挑战。一些经销商已经开始对KT133主板降低库存,并实施了降价促销,降幅普遍有30-50元。
四、I815E摇身变成I815EP
   自从华硕使用成本更高的I815E芯片组当作I815EP生产CUSL2-C这款“I815EP”主板后,I815EP狂潮一发不可收拾。在华硕的带头下,几乎所有主板厂商都“疯”了,人人都把成本更高的I815E芯片组当作I815EP来吆喝,虽然主板商提供的主板样品是I815EP的,但是由于Intel的I815EP供货不畅,所以主板厂目前批量生产的所谓I815EP主板基本上使用的都是I815E芯片组。不知道Intel看到自己的下游厂商如此使用自己的I815E是什么样的感受?特别是看到主板上那些本来用于I752的电路空空的焊盘又是如何的想法?其实,在I815E这种强性能的芯片组上集成一片明显会影响整机性能的弱性能I752显卡本身就不是很适当。
   为了迎合这种I815EP热,来不及生产新主板的商家干脆直接把自己的I815E主板价格调整到I815EP的价格来销售,导致I815E主板价格整体性滑落。
  从现在的竞争方式来看,以I815E芯片组生产I815EP主板,这不但会压低各品牌的I815EP主板上市价,就是市面上的I815E主板的价格都会受到波及。
 五、集成IDE-RAID、集成开机检测LED渐成潮流
   2000年主板市场上,集成IDE-RAID、集成开机检测LED渐成潮流。这两项新特性对增强主板在DIY市场的吸引力具有明显的意义。早在今年8月,EPOX上市的BX7+就具有了IDE-RAID功能,因为这款BX主板集成了RAID控制芯片。集成RAID的性价比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因为一片使用类似芯片的IDE RAID卡,要价便宜些也有4XX元。目前,IDE-RAID的集成已经在I815E主板、KT133(A)主板大量采用,业界许多领先主板厂商使用它来装点自己的高档主板。
  继IDE-RAID之后,集成开机检测LED也正在迅速成为定位于DIY市场主板的重点,这个功能确实对配置电脑的消费者或者装机商具有重要意义,其地位不下于现在流行的硬件监控。除了微星、EPOX集成了这个功能外,最近华硕也集成了自己的开机检测LED功能,华硕的这一步将会在主板业界产生明显的示范作用。

5、显卡市场。
   在高性价比的Geforce2 MX显卡上市后,连续的几轮价格大战正式确立了MX作为高端主流显卡的地位,而M64以及TNT2 PRO则分别成为了低端、中低端的主流配置。
  一、低配置Geforce2 MX显卡市场杀声漫天,高配置MX显卡逐渐上市。
   从8月Geforce2 MX杀入市场以来,显卡市场就再也没有平息,Gefroce2 MX价格战从1100元、1000元、900元,一路打到800元的价位。在Geforce2 MX显卡的压力下,包括Geforce256、TNT2 PRO、M64都承受到巨大的压力,被迫全线降价。对消费市场的高低端显卡构成了强烈冲击。
   目前市场上的MX显卡,由于普遍采用公版设计,相互之间的性能差别极小,区别于他人的明显卖点也不多,所以价格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不同品牌都在相互“监视”着对方的卖价,只要某家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各品牌MX显卡的连锁反应。为了提升卖点,使用更快的显存、更好的显存已经成为许多MX显卡生产厂家的共识:显存速度逐渐由6ns换成5.5ns甚至5ns显存,同时,显存品牌之争也开始上演,不断有厂家推出使用高档三星显存的MX显卡。更好的显存确实为显卡增强了买气。
   随着价格战的快速发展,低配置的MX显卡(单头显示,也不支持TV-OUT,并且没有DDR显存)价格战已经打到利润吃紧的7XX元,短短一两个月间,MX市场均价下降了300元之多!利润减少的同时,高档MX显卡的利润优势就显露出来,高配置MX显卡也开始逐渐受到厂家重视并陆续上市。走高档路线除了使用DDR显存外,另外就是支持双头显示,虽然MX最大的卖点之一就是TwinView,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很多厂家都没有提供这种支持,这对MX芯片功能来说,不能不算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在高配置MX显卡中,使用DDR显存的创新DDR版、双头显示的耕昇的白金版系列MX显卡都是很好的例子。
 二、TNT2 PRO滑落到5XX元价位,成为中低端配置主流。
   Geforce2 MX那边大打价格战,TNT2 PRO这边可就遭了秧。在MX初上市时,为了避开MX的锋芒,TNT2 PRO/32M的价格就曾下滑到650元价位附近;但是MX的行情变化太快,所有的TNT2 PRO在MX的新一轮价格冲击下,特别是面对一些低价上市只有7XX元的“杀气腾腾”的MX显卡,曾经身价不凡的TNT2 PRO显卡不得不再次悄然降价,明显从长期盘踞的650元以上的价位滑落到600元以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小影霸的速龙3000显卡(TNT2 PRO/32M显存),从标准的650元降价到现在的580元,降幅有70元之多。另外,一直价格偏高的撼讯TNT2 PRO显卡也从原来的780元“天价”直落到580元;事实上,大众新众的TNT2 PRO显卡也已经从6XX元调整到560元的价位。很明显,5XX元已经是TNT2 PRO的新避难阵线了。TNT2 PRO也顺势成为中低端显卡市场的主流。
 三、M64显卡成为低端主流。
   Geforce2 MX、TNT2 PRO虽然好,但是也有部分预算紧张的攒机朋友还考虑不到它们,这个时候,TNT2 M64就是当仁不让的首选了,市场上便宜些的M64/32M版普遍在500元价位附近,已经可以适应绝大多数3D游戏了。
四、永别3DFX、永别VOODOO
   2000年显卡市场最具震动性的新闻是:3DFX VOODOO时代的结束!12月16日,NVIDIA公司宣布收购昔日的3D霸主3DFX!3DFX从1994年建立的辉煌终于在世纪末落幕,3DFX代表的时代平静地逝去。虽然3DFX后期的运作确实不当(特别是收购STB,变OEM为专产),但是3DFX的功绩依然为我们所敬服:正是3DFX的努力,才把3D游戏引入到普通台式机中,并且使3D图形卡成为当前流行电脑配置上事实上不可或缺的标配。
   nVidia收购3DFX后,nVidia这个全球游戏图形卡最大的OEM市场占有者同时成为了零售市场游戏图形卡技术的领导者,意味着:游戏图形卡从OEM市场到零售市场,从市场占有到技术领导,已经被nVidia彻底垄断。GPU终于向CPU看齐了!可怜的是,游戏图形卡市场里还没有“勇敢的AMD”。3DFX被收购后,业界中具备对nVidia有威胁能力的就只有ATI了,至于Matrox,它基本上在游戏图形卡市场上没有太多潜力。ATI能不能成为GPU业界的AMD,我们将拭目以待。

6、显示器市场。
   2000年可以说是显示器的换代时期,17"普通显示器、17"纯平显示器的价格大幅下降,已经替代了15"平面直角显示器的主流位置。在这一过程中,各厂商为了争取市场份额,各种促销活动、宣传活动频频不断,相互间的价格战也异常火爆。
   一、17"显示器成为市场主流
    长期盘踞装机市场主角位置的15"显示器,已经被17"显示器所取代。17"显示器的价格经过连续下降,场宽110MHz的17"平面直角产品现在的价格绝大多数都在2000元以下,外国品牌的均价为19XX元,国产品牌显示器的价格是16XX。低廉的价格使17"显示器成为了消费者显示器产品的主要选购对象。
  二、显示器新品辈出;彩壳显示器成为一种时尚
   2000年下半年以后,为了使17"纯平显示器适应家用型市场,各厂商纷纷推出了场宽为110MHz的17"纯平面显示器,并大量进入市场;现在,市场上的家用型17"纯平面显示器已经有多个型号:三星753DF、LG 775FT、EMC D960L、优派 EF70、PHILIPS 107T、ACER 778G、厦华 太平公主、长城 N700DF、爱国者 700FT等,它们都是典型的17"家用型纯平显示器。
   2000年显示器市场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彩色显示器外壳开始受到显示器厂商重视,不少显示器厂商在显示器的外在形象上大下功夫,相继推出多款彩壳显示器,其中包括:三星750ST、LG 774FT、EMC D777、厦华 17YA、长城 N700DFB和N700DFS等,这些显示器不仅是市场上的显示器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为追求个性化电脑的DIYer们提供了更多的颜色上的选择。
  三、纯平显示器价格战火爆
   2000年下半年各显示器厂商对市场的抢占尤为激烈,突出表现在价格战上,半年来,影响较大、牵连较广的显示器价格战就有三次之多,每次都以纯平显示器的价格为导火索,并对后市产生重要影响。
   (1)7月,三星将其顶级17"纯平彩显700IFT从4150元降至3750元,同时以2980元推出适于家用的753DF,以“3000元以下的17"纯平”大做宣传;回应三星的挑战,LG立刻调低了自己的全部三款17"纯平的价格,其中“未来窗”775FT降至3050元。由于三星和LG是DIY市场的名牌,而且很多后来推出17"纯平彩显的厂商使用的是三星的显管,所以此次降价使得在此以后推出的非特丽珑显管的17"纯平彩显无法再高于3000元。
   (2)8月底,纯平面特丽珑显示器价格战爆发。这次价格战由帝卡威显示器首先挑起,并导致显示器市场的全部纯平面特丽珑显示器卷入了价格战:帝卡威、雅美达、ADI、CTX、美格,无一幸免。15"纯平面特丽珑显示器从此跌落到2000元以下,而17"/176MHz纯平特丽珑显示器也下调到34**元价位附近。
   (3)12月,低端17"纯平又燃战火。12月初,长城显示器以2180元的震撼价格推出17"纯平彩显N700DF,首挑战火;不甘示弱的EMC、厦华随即迎战,EMC的D777从2490元降至2190元,而场宽为170MHz的厦华太平公主在北京市场的零售价也狂降至2280元;其后,三星的753DF、PHILIPS的107T、ACER的78g纷纷加入战团,最终导致低端17"纯平面显示器下降到2200元附近。经过这一轮价格战后,17"纯平显示器已经达到了家庭攒机的入门价位,成为家庭攒机的新热点。
 四、TCO认证“热”不可挡
   TCO认证所代表的低辐射已经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同,许多到市场购买显示器的消费者也已经懂得挑选时需要询问是否符合TCO标准。显示器市场上也刮起了“TCO”热风:大多数品牌的新款显示器和新出厂的旧款显示器清一色地贴上了“TCO”的认证标志,市场上已经发现不了多少非TCO认证的17"显示器了(特别是纯平面显示器),有意思的是这些“TCO认证”还以TCO99居多,真是2000年市场上的一件咄咄怪事!尽管不少贴了“TCO99”认证标志的显示器根本就在认证组织找不到记录!

(Jalor、耿言 01-15)

[点击关闭此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