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检索:CPU-硬盘-内存-主板-显卡-MODEM-声卡-网卡-光驱-键盘-鼠标 显示器-扫描仪-打印机-数码相机-摄像头-音箱


您的位置:首页>>中关村手记>>矽统科技推出HyperStreaming新技术
http://www.thethirdmedia.com   http://www.thethirdmedia.com


矽统科技推出HyperStreaming新技术


 

    (新闻稿 恒宜中天提供)核心逻辑芯片组及绘图芯片厂商矽统科技(SiS) 日前宣布,继成功将MuTIOL®技术应用于主板芯片组产品中后,为适应今后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矽统科技正式推出一项更适合现今计算机高速运算需求,且功能强大的HyperStreaming架构,并于CeBit 2003展示支持此项技术的最新芯片组SiS748。
   为了提升系统整体性能,SiS于2000年底推出了MuTIOL®技术,提供南北桥内部与外部PCI接口间高达每秒1.2GB的带宽,可以使高速外围设备更顺畅的工作。在CeBit2003大展之际,SiS将成熟的MuTIOL®技术进一步延伸,推出功能更为强大的HyperStreaming架构。凭借HyperStreaming架构,不论是南桥芯片控制的各种外围设备(从设备控制端到南北桥的连接端,再从南北桥的连接端到前端总线FSB端),还是北桥芯片控制的内存和AGP接口(从前端总线FSB端到内存接口或到绘图接口端),HyperStreaming皆可对其数据流做有效管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性能提升方案。伴随目前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宽带网络的普及,通过网络在线点播电影、音乐节目的形式已经被大众所熟悉,这种新的娱乐方式是通过流媒体格式的影音文件实现的,HyperStreaming架构正是为了适应这种大流量的网络数据传输而出现的。
   HyperStreaming架构包含四大技术:
   首先是串行流延迟最小化技术(Single Stream with Low Latency),可以让单一的串行流反应的时间更快,降低系统的延迟时间。当用户对硬盘进行存取时,如果使用直接内存存取(DMA)的方式,可以较其它平台减少至少5%的延迟。如果用一般单独存取的方式,更可足足减少了约43%的延迟。这对于重视响应时间的用户或应用程序而言,其感受是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
   接下来是多重串行流水线及并行技术(Multiple Streams with Pipelining and Concurrent Execution),通过整体性的平行架构,此项技术可以有效加宽数据传输频宽,并且同步处理非序列性的数据,以提升系统性能,让各项外围设备彼此运作得更加灵活。举例说,当两个硬盘做大小为1GB的文件复制时,HyperStreaming架构最多可以较其它平台提升15%的性能,随着文件的增大,HyperStreaming技术更在复制4GB的文件时,足足减少了47秒,提供了35%的性能提升。
   第三项为特定串行流提升优先权技术(Specific Stream with Prioritized Channel),它可以识别出通过互联网下载的音乐与影像文件,并指定专门的带宽与管道以供使用,确保播放的流畅度。因此,目前用户在网络上使用颇为盛行的网络电话(IP Phone)、在线数字广播、视讯会议时,HyperStreaming可有效避免影音不连贯的情况发生。以目前用户常用的网络上传下载软件FTP为例,数据流量(Throughput)可以比其它所有对比平台提升至少4%,数据延迟(Response Time) 也可减少至少4.4%。而以现今用户常用的互联网浏览器协议HTTP为例,数据流量(Throughput)可以比其它所有对比平台提升至少3%,资料延迟(Response Time) 也可减少至少2.6%。
   最后一项是智能型串行流控制技术(Smart Stream Flow Control),通过智能型权宜机制(Smart Arbiter)的管理,在面对芯片组外部接口时,随着协议的不同及特性的差异,此项技术可以让串行流更有效率,甚至还可以通过有效的流量控制来提升处理器存取可运用的空间,进而增加系统的处理流量及执行效率。举例而言,当面对内存接口时,此机制可根据内存接口的特性,达到最佳化读写排列以减少读写转换时间(Turn Around Time)、降低列冲突(Row Conflicts)、增加存取区域性(Locality) 及存取重排次数以增加命中率(Hit rate)等效果。由此带来的好处是整体性的,在此不宜一一列举,请参照 SiS 提供的所有标准程序的测试结果,一睹其风采。
   对于HyperStreaming架构而言,其特性不仅着重于连接南北桥间的带宽,并且最重要的是平行处理的概念能有效的延伸到设备端。例如在HyperStreaming架构中,所有的设备控制端,都有读与读间的流水线处理Read-Read-Pipeline)及读与写间的并行处理 (Read-Write-Concurrent)。在另一方面,因为单一的设备本身就提供相当的数据平行处理能力,如果更进一步的加上HyperStreaming架构,就能够分辨出来各个设备端的存取,并给予相对应的专属通道,使之可以彼此并行处理数据。如此一来,便可以真正将从设备端开始到南北桥间的连接部分,及南北桥间的连接都能有足够且更佳的平行处理能力。
   以同等的观念进行类推。很显然的,如何将这个观念也实现在北桥及北桥与其它接口间的通道,也是 HyperStreaming技术的一大特点。提供此特点的大功臣,正是之前曾经提过的Smart Stream!它总共包括了Smart Arbitration、Smart Stream Flow Control与Fluent Data Transmission三种功能,可以将数据加以分类,并找出其特征、增加其连续性,并知道如何减少等待时间及读写转换时间。如此不仅可以通过安排指令与数据的时程来使CPU与外设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且也可以提升CPU与芯片组之间的数据传输率。当然,进而可以让整体系统运作得更有效率! 
   在介绍过了HyperStreaming技术之后,您是否对于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敬请各位专业人士密切留意SiS在CeBit展出的AMD平台最新芯片组SiS748,以及日后陆续推出的系列产品。(新闻稿 恒宜中天提供 2003-03-11)

[点击关闭此窗口]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