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刻录机市场精彩纷呈,在技术的不断革新下,刻录机成本快速降低,刻录机市场的技术准入门槛明显下降,随之而来的价格大战终于把刻录机从高端消费拉入到主流消费,刻录机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技术发展的迅捷让所有的消费者都开始眼花缭乱,回想到今年初8速刻录机还在高价位“高处不胜寒”的时候,您能想到几个月后的今天8速刻录机已经跌入500元的价位吗?遍市场的12X和16X刻录机已经成为了主流,而带有防刻死相关技术的刻录机更成为了市场的新热点。放宽视野,您能发现的新奇远远不止这些,我们今天请您来看的就是难得一见的高速刻录机——刻录速度达到了业内领先的24X——它就是华旗资讯的爱国者刻龙24X。爱国者刻龙刻录机自从上市以来一直以优异的品质赢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这款24X高速刻录机性能如何、兼容性又将如何呢?
一、产品特征
爱国者刻龙24X速刻录机,产品型号是CDR-2440MB 5SG3。外观特征请参考下面照片:


1、这款刻录机外形最鲜明的特色就是刻龙的图标,它清晰标明了自己的工作参数:24x10x40x,也就是它的数据传输率为:
写入 24X(2600KB/秒)
复写 10X(1500KB/秒)
读取 40X(6000KB/秒)
缓存 2MB
作为这款刻录机重要的技术指标,我们绝不会轻易放过,将在后续的章节中进行详细测试。
2、这款刻录机上还印刷有“刻龙SMART-Clone”标志,除了高达24X的刻录速度外,这款爱国者刻录机使用的刻龙(SMART-Clone)防刻死技术是它的最大卖点。
也许熟悉爱国者刻录机的读者朋友们会感到奇怪,爱国者刻录机使用的防刻死技术不是刻龙(BURN-Proof )吗,怎么变成了刻龙SMART-Clone ?其实,SMART-Clone是第二代刻龙技术,在11月才刚刚升级,它不但可以全面支持WINDOWS XP,重要的是SMART-Clone技术不仅继承了BURN-P roof技术的全部优点,而且增添“智慧型读速监控调整”功能,该功能根据盘片质量及激光头功率自动调整烧录速度,以避免因盘片质量和激光头功率过大导致的烧盘问题。
Smart-clone技术区别于Burn-proof技术的不同,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考虑了目前国内盘片来源复杂的现状:光盘普遍存在的中心点偏移,圆孔不在中心位置,密度不均匀等问题,SMART-Clone的“智慧型读速监控调整”功能可针对质量不同的盘片,制定不同的烧录策略。首先它将检测你使用的盘片,并与刻录机上Firmware里面的数据库进行对照,找出这张盘片所支持的最佳写入方法和速度,然后进行刻录;如果在数据库上并没有列出盘片的资料,刻录机将采用一个默认的方法,记录下这种盘片的特征以及环境参数,通过这些测试得出一个最佳写入方法和速度,然后对激光头的功率进行调整,刻录盘片。如果你使用的盘片质量很差,刻录机将对质量较好的区域采用一个较快的速度,而对质量不好的区域刻录机将降速刻录,使刻录机能够正常的完成刻录工作,真正做到“烧不死”。
其次Smart-clone可以根据系统实际需要自动调节光驱的速度。这项技术具有的实际用途较多,例如当你在拷贝CD音轨的时候,通常从光驱提取音轨数据的速度快于将音轨数据写入磁盘的速度,Smart-clone可以将读写速度调节一致,使之均衡,增加光驱的读盘稳定性;当你收看VCD影碟的时候,实际上并不需要光驱已最快的速度读取光盘,Smart-clone可以把速度调整下来,并且不影响你正常收看VCD。当然如果你的碟片出现了数据损坏或者刮痕损伤,Smart-clone可以通过降低速度来减少错误,保证你能正常的读取光碟。采用这种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速度来达到保护光头的目的,延长光头的使用寿命。
当然,SMART-Clone和BURN-Proof在缓存欠载处理方面是一致的:在缓存欠载发生时,相应的信号处理芯片立即停止刻录机写数据的动作并将光头写状态变为读状态,并将当前信息存在芯片中,等缓存欠载情况消除了,其信号处理芯片就会驱动刻录机将光头读状态变为写状态,从刚才停止烧录的位置继续烧录工作,从而避免刻录失败,浪费盘片。这种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刻录机在进行多重任务操作时光盘高速刻录工作也能够成功、安全的进行。在刻录过程中不耽误上网,文字处理,游戏等日常操作。
现在,读者朋友们是不是已经对SMART-Clone崇敬不已了?好的,我们也已经跃跃欲试了,我们绝不会让SMART-Clone感到“英雄寂寞”,我们将对它采用网络数据直接刻录、在线MP3后台播放的方式进行刻录测试,这种方式缓存时时欠奉,条件非常苛刻,呵呵,刻得死还是刻不死立见分晓!
3、采用标准的ATAPI/IDE接口。请参考这款刻录机的接口图片:

4、兼容性测试。
对于刻录机来说,它对市面上的各种盘片的兼容能力的强弱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消费者选购刻录机的一个重点指标。虽然爱国者系列光驱一直口碑甚佳,特别是有了SMART-Clone技术之后更是如虎添翼,但第三媒体网也不能掉以轻心。
好了我们已经为它准备了一系列能从中关村收来的五花八门的刻录盘,价位从2元的垃圾盘到7元的都有:2元、3元、4元、7元一大堆,更有一张价格只有4元的号称24X刻录盘。(^_^,好像是残忍了点 !)
下面就要看爱国者刻龙24X的真本事了!
二、测试配置
依据前面测试需求,我们拟定了下面的测试配置:
硬件部分 |
CPU | Celeron 850MHz |
主板 | ABIT SA6(I815EP) |
内存 | KINGHORSE PC133 256MB SDRAM/CL=2 |
网卡 | 联想 DLINK |
软件部分 |
操作系统 |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INTEL Ultra ATA Storage6.20.001 |
测试软件 | CDWinbench99 1.1.1 Nero CDSpeed 99 0.85 Beta Nero Burning ROM V5.5.5.6 |
环境温度 | 21℃ |
三、达标测试
1、传输率测试:
本测试采用CDWinbench99 1.1.1:
| 测试结果 | 单位 |
CD-ROM WinMark99 | 1380 | KB/S |
传输速率(inside) | 2600 | KB/S |
传输速率(Outside) | 5350 | KB/S |
从测试来看,CDWinbench99的结果已经基本上反映出了这款刻录机的传输率指标;不过,我们并不迷信CDWINBench的数据,我们希望有更细致的结果,后续的测试将使用Nero CDSpeed软件。
2、读取速度测试:
按照刻龙24X的技术指标说明,这款刻录机的最大读取速度应该达到40X,当然这是指外圈的读取速度。在这个测试中,我们使用了Nero CDSpeed 99 的最新版本V0.85 Beta。出于谨慎的考虑,我们的测试使用了两片具有代表性的光盘,一片是盘片质量较好的某显示器的正版驱动光盘,另一片则是中关村的D版盘片(略有轻微划横)。下面,请参考两个盘片的测试结果。
A、测试一(D版盘片)

B、测试二(正版盘片)

测试结果分析:
1、爱国者刻龙24X刻录机确实达到了标称的40X读速度:在测试二中,它的最后速度是40.5X。也许有朋友觉得奇怪,为什么测试一中的最后速度只有31X呢?其实,这就是我们前面所强调的:光驱的最大速度指的是外圈速度,朋友们应该注意到,测试二使用的盘片内容长度是73:46:47,而测试一使用的盘片只有42:48:67,也就是说测试一还没有跑到外圈,当然得不到最大速度了。
2、刻龙24X刻录机的读盘能力强悍。特别是在有划横的D版盘片上还能跑出平滑的CAV曲线,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3、写入速度测试。
与读速度相同,写入速度的达标测试也是为了考察刻录机是否可以达到它所标称的最大写入速度。本项测试我们采用Nero CDSpeed中的“Transfer Rate Test”来作为测试依据。请参考下面的测试结果:

测试结果分析:
毫无疑问,从上述结果证实,爱国者刻龙24X达到了标称的24X刻录速度。
不过,测试曲线令我们有些奇怪,因为刻录机在内圈的写入速度曲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我们重做了第二次写入速度测试,曲线居然一摸一样!更换盘片重新测试,情况依然如此。很明显,既然与盘片无关的话,这种波动就与刻录机或者CDSpeed软件有关了。
我们更换了一台Teac刻录机,写入速率曲线形状立刻改变,曲线如下(明显的CLV曲线):

仔细观察刻龙24X刻录机的变速点,原来,变速点附近刻录机的指示灯已经从红色(写)变成了黄色!看来,这种变速曲线是刻龙24X的伺服策略产生的:刻龙先采用稳定的16X刻录,试探16X能稳定工作再采用更高的20X刻录,试探20X工作稳定才采用最大的24X刻录速度,两个变速点的产生就是在20X、24X建立前伺服系统暂停写入转而验证更高速写入速度导致的,这本身就是智能型监控策略!
(第三媒体网 2001-12-04)(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