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概述
当前,基于FLASH存储器的设备已经成为一种潮流。FLASH作为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掉电数据不丢失),具有电擦除的特点、低功耗、高密度、小体积的优势使得他们在电脑硬件产品中获得广泛使用,最常见的就是主板和显卡的BIOS芯片了。
近期,技术革新使得大容量FLASH芯片以低廉价格大量出现,这进一步拓展了FLASH的市场,FLASH迅猛发展到移动存储市场、数码产品特种存储器市场(如数码相机、PDA、游戏机配置的各类闪存卡:CF,SM等)。低廉价格和超大容量在这里起了关键作用!
关于大容量FLASH芯片的价格问题,我们给大家提供一些数据,谨供参考:
FLASH芯片规格 | 价格 | 参考型号 |
128M*16 | ¥220 | E28F128J3A |
64M*16 | ¥120 | E28F640J3A |
FLASH产品的大量上市后,一个棘手的问题出现在消费者面前:市面上基于FLASH的两大类产品(移动存储、数码媒介)不能直接做到接口兼容以实现数据交换。例如,不少人的MP3随身听空有32MB容量却不能作为无须驱动安装的USB移动硬盘使用;更直接些,您用数码相机在朋友家拍下些欢聚的照片,恼人的是,你却无法把照片从自己的数码相机载入到朋友家的电脑中,因为他没有你的数码相机的接口线和驱动软件,这时候您肯定充满疑惑:“不是FLASH移动硬盘已经可以做到无需驱动程序了吗?为什么数码相机的FLASH卡却做不到呢?!”
其实,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由于厂方在设计上的局限,厂方只要多为消费者考虑一步,在这些数码媒介的FLASH卡上增加一个USB硬件界面,一切就会变得方便了。
令人兴奋的是,具有移动存储、数码媒介两栖能力的FLASH卡已经诞生——它就是爱国者优递卡。
优递卡的主要技术改进就是在控制设计部分——同时配置了USB与Device两种界面。通过USB介面,优递卡只需一个简单的转接器就可与计算机连接;而通过Device介面,可直接作为数码产品的存储介质。爱国者优递卡的这种广泛的易用性和应用性,使其成为一种全新的两栖存储介质。
二、产品特征
市面上的爱国者优递卡照片如下:

前面,我们已经告诉朋友们,优递卡具有USB和Device双界面,实际上,它设计了30针的接口,如下图:

在这个图片上,我们还特地用红圈标出了优递卡的防写拨杆的位置,以后,我们会使用这个防写拨杆进行防写保护测试。
每片优递卡的包装盒内都赠送了一个USB接口卡,使用这个USB接口卡,您就可以把优递卡作为移动硬盘使用了,优递卡上记录的如:数码相机照片或者MP3音乐等资料就可以通过USB端口传输到电脑中。USB接口卡的照片如下:

把优递卡和附赠的USB接口卡装配起来非常简单,只需要把优递卡套入接口卡内就OK了,下面是装配好的优递卡照片:

三、技术参量
对我们来说,我们更关心的当然是它的技术参量了,数据如下:
数据传输率 | 串行传输速率: 3MB/s 并行传输速率: 32MB/s |
操作系统 | Windows98/SE/ME/2000,MacOS 9.x,Linux core 2.4以上等 |
转接器 | Adapter(PC) |
驱动程序 | 只在Windows98/SE系统下需安装程序。 |
电源 | 无需电源 |
容量 | 32MB,64MB,192MB,256MB,1GB |
针脚数 | 30 |
电压 | 3.0-3.6V |
电流 | ≤35mA |
加密系统 | 有 |
防写保护 | 有(隐密安全) |
尺寸 | 30*22*4(mm) |
重量 | 普通7克,超小型4克 |
EMI/ESD标准 | FCc ,CE |
依据上面的技术参量,我们将对优递卡的多项指标进行重点测试,包括:数据传输率、防写保护能力等。
四、测试配置:
硬件部分 |
CPU | P4 1.4GHz |
主板 | Intel原装I850主板 |
内存 | 东芝 Rambus 256MB |
优递卡 | 32MB版本 |
软件部分 |
操作系统 | 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 |
测试软件 | SiSoft Sandra 2001 Professional |
环境温度 | 23℃ |
五、数据传输率测试:
我们知道,数据传输率的测试应该考虑到不同的应用因素。首先,我们一方面是尽量需要获得优递卡的真实传输率,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知道优递卡在系统中正常使用时的效能,这样,测试时的系统Disk buffer配置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控制buffer的话,获得的传输性能是不可靠的。
1、禁用Disk buffer
禁用系统Disk buffer,我们能获得比较准确的优递卡传输率。测试使用SiSoft Sandra软件,下面是测试截图:

除了截图上的数据外,还有一组相关的数据如下:
测试类型 | 测试结果(KB/S) |
Buffered read | 1000 |
Sequential read | 1000 |
Random read | 997 |
Buffered write | 771 |
Sequential write | 882 |
Random write | 772 |
这里有个重要问题需要澄清:Sisoft等软件提供的Disk效能测试功能他们往往是为磁介质获光介质盘片提供的,这些盘片都有寻道、旋转、寻扇区的机械操作过程,所以,如果测试磁盘、光盘驱动器的传输性能,那么连续读(写)与随机读(写)的传输率是有相当大差别的,没有任何机械操作的FLASH存储器就不会这样。
观察优递卡的测试表格数据,也许有朋友觉得奇怪:“FLASH存储器只有简单的电信号寻址问题,没有磁盘旋转寻址扇区的机械过程,为什么的连续写速度仍比随机写速度快呢?”其实,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来自于FLASH扇区的特殊操作方式:FLASH虽然不具有磁盘意义的那种扇区,但是FLASH做写操作时仍需要以扇区为单位执行写入,连续写将省去一系列的FLASH操作指令,直接表现出传输效能提高。至于读操作,由于没有扇区操作问题(同时,本操作中已经禁用Disk Buffer),所以Buffered(缓存写)、Sequential(连续写)、Random(随机写)三种读方式所得传输率数据基本相同。
顺便提醒大家,如果在测试时打开了系统的Disk buffer的话,那么Sequential write(连续写)的操作时间反而会远远低于Buffered、Random两种模式,读者朋友们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原因了。提醒一句:打开disk buffer后,Sequential write(连续顺序写)的数据总是新载入(不再缓存中)的。
测试结论:
从测试截图中可以获知,本次测试采用了28MB文件来传输,并禁用了Windows系统的Disk buffer。测得的实际传输率为1MB/S,这个速度比优递卡标称的传输率要慢不少,当然,它仍然比软盘、ZIP盘快多了(优递卡获得了799分,而ZIP 100MB盘的参考得分为580分,软驱得分60)。优递卡之所以只能到达1MB/s的速度,是由于我们现在所使用的USB端口是V1.1版本的,USB口最大速度为12Mbit/s(串行方式),合1.2MB/S。看来在USB V2.0上市之前,优递卡的标称传输效能还难以实现。(第三媒体网2001-12-18)(未完待续)